说到算法,近来有同事面试,回来有讨论算法问题,大多数面试官多多少少都会让面试者手写某个算法,但我觉得,能够写出来的,能力不一定强,写不出来的,能力不一定弱,因为常用的算法,在某些情况下,死记硬背都可以(譬如,为了面试),所以个人认为,直接写算法欠妥,当然,只是个人愚见。
(ps,问:”快排的基本思想” 答:”1、先从数列中取出一个数作为基准数。2、分区过程,将比这个数大的数全放到它的右边,小于或等于它的数全放到它的左边。3、再对左右区间重复第二步,直到各区间只有一个数。”问:”那么什么样的数据对快排来说是最友好的呢?”答:”我们选择作为基准数的值正好是这个序列的中间值。”)
今天,我们先不说快速排序,因为快速排序是冒泡排序的升级版,所以今天我们先一起看一看冒泡排序吧:
- 冒泡排序,顾名思义,就是像气泡一样,轻的在上,重的在下,从下往上扫描:凡扫描到违反本原则的轻气泡,就使其向上”飘浮”。如此反复进行,直到最后任何两个气泡都是轻者在上,重者在下为止。
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
| public class BubbleSort(){ public static void main(String [] args){ int arr[] = { 2, 57, 12, 34, 11, 5, 4, 3, 1, 39, 23, 99}; bubbleSort(arr); for(int i : arr){ System.out.println(i); } } private static int[] bubbleSort(int[] arr){ if (arr != null && arr.length >= 1) { boolean flag; for (int i = 0; i < arr.length;i++) { flag = false; for (int j = arr.length -1; j > i ; j-- ) { if (arr[j] < arr[j - 1]) { int temp = arr[j]; arr[j] = arr[j - 1]; arr[j - 1] = temp; flag = true; } } if(!flag){ return arr; } } } return arr; } }
|
结果:1,2,3,4,5,11,12,23,34,39,57,99,
如果代码看的有点晕,不妨试试这个冒泡排序动画演示。
注:重在思想。